博客
关于我
A - 数据结构实验之图论一:基于邻接矩阵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(BFS)
阅读量:265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1

本文共 124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
Description

给定一个无向连通图,顶点编号从0到n-1,用广度优先搜索(BFS)遍历,输出从某个顶点出发的遍历序列。(同一个结点的同层邻接点,节点编号小的优先遍历)

Input

输入第一行为整数n(0< n <100),表示数据的组数。

对于每组数据,第一行是三个整数k,m,t(0<k<100,0<m<(k-1)*k/2,0< t<k),表示有m条边,k个顶点,t为遍历的起始顶点。
下面的m行,每行是空格隔开的两个整数u,v,表示一条连接u,v顶点的无向边。

Output

输出有n行,对应n组输出,每行为用空格隔开的k个整数,对应一组数据,表示BFS的遍历结果。

Sample

Input

16 7 00 30 41 41 52 32 43 5

Output

0 3 4 2 5 1

Hint

以邻接矩阵作为存储结构。

答案:

#include 
#include
#define ll long longconst int N = 1e5 + 10;using namespace std;int mp[222][222]; //邻接表int dp[222]; //记录遍历的点bool vis[222]; //标记int cnt;void BFS(int pos,int n) //pos为起点,n为长度{ queue
q; vis[pos]=1; dp[++cnt]=pos; q.push(pos); while(!q.empty()) { int v=q.front(); q.pop(); int i; for(i=0;i
>T; while(T--) { int k,m,t; cin>>k>>m>>t; memset(mp,0,sizeof(mp)); memset(vis,0,sizeof(vis)); int x,y; int i; while(m--) { cin>>x>>y; mp[x][y]=mp[y][x]=1; //建立邻接表 } cnt=0; BFS(t,k); for(i=1;i<=cnt;i++) { if(i==cnt) printf("%d\n",dp[i]); else printf("%d ",dp[i]); } } return 0;}

转载地址:http://vdia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sql学习总结(42)——MySql常用脚本大全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43)——MySQL主从复制详细配置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45)——Mysql视图和事务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49)——从开发规范、选型、拆分到减压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4)——MySql基础知识、存储引擎与常用数据类型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58)——深入理解Mysql的四种隔离级别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59)——数据库分库分表策略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0)——并发量大、数据量大的互联网业务数据库设计规范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1)——MySQL优化之DBA级优化整理汇总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4)——Mysql配置文件my.cnf各项参数解读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6)——设置MYSQL数据库编码为UTF-8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9)——Mysql EXPLAIN 命令使用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6)——MySql之ALTER命令用法详细解读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1)——MySQL 重复记录查询与删除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3)——MySQL 查询A表存在B表不存在的数据SQL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7)——温故Mysql数据库开发核心原则与规范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8)——MySQL各版本差异整理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9)——MySQL常用函数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)——MySql索引原理与使用大全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0)——统计数据库的总记录数和库中各个表的数据量
查看>>